七(總116)、有人說針灸經絡是從印度傳入中國,是如此嗎?

答:由於歷史上托名耆婆的著作甚多,耆婆與岐伯音近,而華陀之陀亦與吠陀之陀音同,故而有些人甚至認為中醫係從佛教及印度而來,耆婆一譯耆域,據《佛說奈女耆婆經》所載耆域為昇沙國王之子,曾拜名醫阿提黎學醫七年,其行醫事跡和他的身世一樣具有傳奇色彩,但將此附會為岐伯則實屬無稽。

佛教是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在此之前,中國醫藥學已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中醫學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有理論、有實踐的專門學科。《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一批醫學巨著皆已相繼問世,在佛經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的針灸理論和臨床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從近幾十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張家山出土的竹簡和滿城漢墓出土的金銀針具等,印證了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醫學已有豐富的經典文獻和大量文物。

佛經中雖也有『脈』,但與中醫的脈顯然不同,《正法念處經》中記有:身有十三脈,若水流注,似乎與中醫之經絡類同,但細看其內容,十三脈名稱如下:「一名命流脈(心為其本);二名隨順流脈(兩脅為本)…四名汗流脈(以毛根及脂為本)…六名糞流脈…十三名精流脈(以卵及身根為本),」可說精髓糞尿無所不包,而中醫之脈則分為經脈、經絡、絡脈,而且中醫之經絡是循環的,因此兩者可說相差甚遠。

此外,四大是古代印度醫學有關生理病裡的一種理論,認為地水火風為構成物質的四大基本元素,認為人身亦由四大構成,四大失調則患病。而中醫之《內經》在《周易》《洪範》等浸潤影響下,把五行學說這一哲學範疇的東西引進到中醫學領域,借助五行的系統歸類,揭示中醫臟腑、經絡、生理、病理之間的聯繫關係,應用五行生剋理論,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在針灸治療上,由於四肢的五輸穴,井、滎、俞、經、合分屬木、火、土、金、水,臨床便可根據不同病情以五行生剋乘侮規律及同氣相求原理進行選穴。五行學說被廣泛而靈活的用到中醫學,作為中醫理論的說理工具及治療根據。尤其是五行與陰陽學說結合,形成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五行學說明顯高於四大學說,五行學說既能說明相生,也能說明相剋,在這樣完整的框架下,四大學說雖曾隨佛教傳入,但並未對中醫造成影響,在中醫的天空中它只是一如過客般的僅僅露出過一點星光,便永遠消失了。

不論從醫學的典籍文獻及理論臨床高度來看,中醫都不可能是從印度傳來,有關中醫針灸淵源於印度這種說法實在是違背歷史事實的無稽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