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總76)、手足同名經相通之刺法原理及用法如何?

答: 「同名經取穴法」。也稱六經相通取穴法,是接經取穴法的衍伸,也是經絡療法的一種,所謂的六經相通,即手太陰通足太陰,手陽明通足陽明,手少陰通足少陰,手太陽通足太陽,手厥陰通足厥陰,手少陽通足少陽的手足三陰三陽相通。

手足同名經之運用也可以說與開合樞有關。手足太陽經皆主開,有著統一的運動規律及同類的性質,手足少陽經皆主樞,彼此有著統一的運動規律及同類的性質,其它手足陽明同名經,手足太陰同名經,手足少陰同名經,手足厥陰同名經之間,亦都有著同類的運動規律及性質,因此其作用彼此相通,可以稱作同名經相通。

「同名經相通」確實也有相通的路徑,例如手足太陰經在中府穴附近相連;手足陽明經在迎香穴相連;手足少陰經在心中相連;手足太陽經在睛明穴相連;手足厥陰經在天池穴相連;手足少陽經在瞳子髎穴相連等。

同名經相通之應用,在個人之《針灸寶典》及《董氏奇穴講座治療學》皆有較詳細之敘述,這裡再簡單提要。其應用有幾種方法:(一)、手足同名經互相對治:一般以對側相應點為標準,亦即四肢疾病較為適用,即以左上治右下,右上治左下、左下治右上、右下治左上,例如手太陰之井穴少商有病針足太陰之井穴隱白;手少陰之滎穴少府有病痛可針足少陰之滎穴照海,其他個經皆可依此類推。這種方法有時亦可不必拘泥穴道,例如承山部位痛,取對側前臂太陽經相應之中點施針,該處並無穴位,但也能治癒疾病。通經取穴法雖然以四肢疾病應用較多,亦可用於軀幹部位,療效亦佳,例如腎經的俞府穴處疼痛,可灸心經的少海神門而立解。

(二)、手足同名經能互相配治:同名經配合應用在古歌訣中時常見及,這裡以《百症賦》舉述的幾個例子來看,如:「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聽會為膽經穴,翳風為三焦經穴,這是手足少陽同名經配合用;又如「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通里為心經穴,大鐘為腎經穴,這是手足少陰同名經配用的例子;再如「攀睛攻肝俞少澤之所」,肝俞為膀胱經穴,少澤為小腸經穴,這是手足太陽同名經配用的例子。此外《席弘賦》也說:「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於經渠」,「手足上下針三里,食癖氣塊憑此取」,前者為手足太陰同名經相通配用,後者為手足陽明經相通配用。其它古例及今例真是多不勝舉,如手太陽後溪與足太陽束骨同用治療頸項及腰痛甚效,足證同名經相通配用確實是一種常用實用的針法。

(三)、手足同名經能互相取代治療: 即是相對應的部位因為在全息學說上處於相對應的位置,因此有同質的作用,而常常互相取代應用。例如公孫可治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相對應的魚際亦可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臨泣可治環腰一周之酸痛,相對應的中渚也專治環腰一帶酸痛。懸鍾能治落枕,相對應的外關也可治落枕。足太陽束骨能治療頸項及腰痛,相應的手太陽後溪也可治療頸項及腰痛,足小趾端的至陰穴可治婦科胎位不正,手小指端的少澤也能治婦科病產後少乳。 

四(總75)、有人說董氏奇穴與道家有關,並舉出其門其正其角之命名與星宿有關,是這樣嗎?

答:何止是董氏奇穴與道家有關,中醫及針灸醫師奉為圭皋的《黃帝內經》,產生於黃老之學流行的漢代,整本黃帝內經充滿了道家思想及道家養生之學,怎能說中醫及針灸與道家無關。《淮南子》說:「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於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據此而論托名黃帝或神農之書多可歸入道家之說,連《針灸甲乙經》都冠名黃帝於前,原名為《黃帝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可以說整個針灸皆與道家有關。

至於有人以「其門」「其正」「其角」為例,舉星宿來說明董氏奇穴與道家之關係,說法新穎開闊思路也未嘗不可。但研究董老師及董氏奇穴的思路未必要繞彎路,也不是把簡單變複雜,高深的學問反而是讓複雜變簡單,所謂醫者易也,是變易是不易也要使其簡易,董氏奇穴整體取名非常直觀平易近人,一看就知道其屬性及治療什麼病。

一個重要的線索是:董師於1973年中文版出書後,隨即出版英文版,英文版的譯文是經過老師認證的,其書中對「其門」「其正」「其角」穴名的解說是:其(Chi):This,門(Men):Door;角(Chiao):Corner;正(Cheng):Uprightness,其中的其(Chi):This指的就是「這個」,「門」(Door)與「角」(Corner)都是直譯,「正」(Uprightness)在此有正直的及直立的意思,一語雙關標出了此穴的刺法,可以看出在老師的看法中毫無星宿的意義。

董師對此三穴之原刺法是:臂側放(此處之臂側放則是指拳頭直放正拳之意,亦即三間及合谷穴在上),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即是用皮下針,是針對大腸經及肺經最常用的針法,所謂以皮治肺及大腸也)針入二至五分。在我的奇穴學中曾指出此三穴有幾種刺法如下:「針刺時採皮下刺,自其門透向其角,或其角透向其正,這就是皮下針法。另一刺法則係自大腸經向小腸經方向皮下橫刺(也是皮下刺),皮下剌與肺應,能治大腸病」。

我個人對此三穴取名的申述是: 「其」,這也,所謂也。「門」,此處指為此三個穴的第一個穴,即為其正、其角的門戶,此處的「門」也可指是陰門及肛門,從主治項來看,恰合其意。「角」,肝木之音也,本穴在大腸經上,大腸經與肝經相通,此穴能治婦科經脈不調,赤白帶下,這些病多與肝經不調有關。「正」,一則與正拳直刺有關,一則與附近之支正穴有關,即如同中白穴借用中渚穴而取名中白類似。中白與上白相去甚遠,其「中」字實為借中渚之中而來。

三(總74)、奇穴火腑海穴與手三里穴位置相符嗎?其穴名及取穴對治療作用有何意義?

答: 火腑海穴直觀上並不在手三里,因取穴方法之故,而與手三里相符。從董氏書中所列之主治及運用來看亦多與手三里相符。『火腑』即三焦腑也,穴在三焦經定位,轉手取穴反而在大腸經上,而與手三里位置相合,觀董老師所列主治,悉為補針或灸功同足三里。該處肌肉豐厚故稱之為『海』,董師原書指名其位置:「按之肉起,銳肉之端,」「肉起」表示該處肉多,肉多之處便能調治脾胃,有補氣作用;「銳肉之端,」表示本穴與筋有關,所謂之筋與肉有何區別,在奇穴高級講座中有詳細說明,這關係到體應針法(五體針法)的應用與發揮,這裡簡單提示一下:一、筋是能產生力氣的肉:《說文解字》對 " 肌 " 的解釋是 " 肉也 "; 對 " 筋 " 則說是 "肉之力也。二、筋是條狀的肉,如正筋正宗等穴;三、筋是指特別隆起的肉。棞( 音 " 窘 ") 肉,就是指特別隆起的大肉。如三角肌、三頭肌、腓腸肌等塊狀肉都可屬之。火府海在銳肉之端在特別隆起的肉上:因此能以筋治筋,根據前述,所以本穴能筋肉並治,配合後曲池治骨,治療網球肘特效。此外火腑海穴在三焦經定位,取穴反而在大腸經上,所以能少陽(三焦)陽明(大腸)並治。陽明經多氣多血,本穴調理氣血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