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總65)、五輸穴之循行方向全為向心性,是何原因?

答: 有人認為靈樞非一時一人之作,因而有此出入,也有人認為是另一層次運行及時代演進之烙印,個人參考諸多文獻認為這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1.五腧穴循行與《足臂》學術思想有關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簡稱《足臂》)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經絡專書,其所記載十一條經脈的循行,皆起於手足之末端而向心胸走行,說明五腧穴理論與《足臂》學術思想有一定聯繫,有人認為這代表了經脈氣血運行的早期學說。

2.五臟循行理論與《標本》《根結》學說有關

根據《靈樞﹒衛氣》篇及《靈樞﹒根結》篇所言。十二經脈原氣皆「根」於四肢末端(井穴),「結」在頭面、軀幹。「本」是經氣作用發出的所在,軀幹為「標」是經氣影響所到的部位,如「足太陽根於至陰,溜於京骨,注於昆崙,入於天柱、飛揚也。足少陽根於…。足陽明根於…」其經脈脈氣所「根」、「溜」「注」的部位,與五輸穴脈氣流注有密切關聯,說明四肢末端與頭面軀幹的特定聯繫,從而可見五輸穴的應用是標本根結的體現。

3.五輸循行與脈氣的逆數回還有關(或說係衛氣的曲折回還)

《靈樞﹒邪客》說:「手太陰之脈,出於大指之端,內屈,循白肉際,至本節之後太淵,留以澹,外屈,上於本節下,內屈,與陰諸絡會於魚際,數脈並注,其氣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於寸口而行,上至於肘內廉,入於大筋之下,內屈,上行臑陰,入腋下,內屈,走肺。此順行逆數之屈折也。」此篇手太陰之脈的循行,與《靈樞﹒經脈》手太陰之脈的循行方向完全相反, 為向心性循行,此段之後又舉述了手厥陰心主之脈的內屈、外屈、上入等。亦為向心性,楊上善注說: 餘之十經依此類推。這段話的意義道出:十二經脈流注言其常, 而《靈樞﹒邪客》則言其變,說明了經絡學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制約性。

又從此中的「其氣滑利,伏行壅骨之下」之條文來看,此係衛氣循行之特點,《靈樞﹒邪客》說:「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肢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也。」衛氣特性「慄疾滑利」,瀰散之力甚強,能不受經絡約束及制約而擴散至脈外,張隱庵注為「脈中之宗氣從心主滎於十二經脈之中…其脈外之氣(衛氣)亦隨本經而曲折於皮膚之間。」因此也可看作是「衛氣的曲折回還」

4.五輸循行與營氣血氣出入有關(脈外血氣的回流)

    (1)血氣從氣街出與衛合復從井穴回:血氣從頭、胸、腹、脛四街之氣街而出,與衛氣相合。復從四肢末端井穴溜注於脈中,張隱庵注曰:「脈內之血氣從氣街而出於脈中,脈外之血氣從井滎而溜於脈中。」

    (2)營氣從絡脈出與衛合復從井穴回:張隱庵注《靈樞﹒衛氣》說:「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內血氣從絡脈而滲灌於脈外,脈外之血氣從絡脈而溜注於脈中,外內出入相通也」脈中營氣從絡脈出而與衛氣在肌腠相合,復從四肢末端井穴溜注於脈中。張隱庵注《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水穀所生之血氣從大絡出於皮膚,復從五腧注於經脈,故曰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
    如此看來,五輸穴可以說是營衛血氣交會出入的部位所在,脈外之氣由此循經返回本臟本腑,而呈向心性走向。

5.另一體系:認為向心性排列自古(內經)即成體系,內經中便有向心性排列。而《甲乙經》對於十二經絡的排列,更是全部自肢端向軀幹循行,全部為向心性,其後之《千金方》及《銅人》的排列皆宗甲乙經之體例,如此說來自內經而甲乙經,五輸穴呈向心性排列可說係針灸的另一體系。

至於有人認為靈樞非一時一人之作,因而有此出入,也有人認為是另一層次運行及時代演進之烙印,就不再多加討論了。

一(總64)、五輸穴為何陽經井穴從金穴起,陰經井穴從木起?

:五輸穴的五行屬性,陰經與陽經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臨床應用的關係很大,必須熟記,《難經六十六難》說:「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就是說陰經井木,依次為滎火、俞土、經金、合水;陽經井金,依次為滎水、俞木、經火、合土。

為甚麼五輸穴陰經井穴起於木,陽經井穴起於金,有關的文章雖然很多,但似乎都抓不到核心。據我個人研究認為:此乃是從五行之氣與質而決定的。木火清揚上升屬陽,金水沉重而降屬陰,決定了經絡的上下走向,也決定了陰經陽經五輸穴的五行屬性配置。

首先從臟腑所在部位來理解,膈以上為陽,肺心兩臟皆在膈上,其經絡亦走上,循行於手,與其表裡之大腸小腸亦隨之走手;脾肝腎皆位於膈下,其經絡亦走下,循行於足,與其表裡之胃膽膀胱亦隨之走足。其次從十二經脈的流注來看,根據臟腑經脈十二時辰流注的順序。始於寅時,終於丑時,每時配合一經,即肺經為寅時,大腸經為卯時,胃為辰時,脾經為巳時,心經為午時,小腸經為未時,膀胱經為申時,腎經為酉時,心包經為戌時,三焦經為亥時,膽經為子時,肝經為丑時。各經當其時為氣血盛,過其時為氣血衰。

將十二經脈的流注時辰置於十二干支盤中,可以看到地支有著這樣一種關係: 寅午戌三合火;亥卯未三合木;巳酉丑三合金;申子辰三合水。則肺(寅)、心(午)、心包(戌) 手上三條陰經三合火;三焦(亥)、大腸(卯)、小腸(未)手上三條陽經三合木。由於木火清揚上升屬陽,所以其經絡走上部走手。脾(巳)、腎(酉)、肝(丑)足部三條陰經三合金;膀胱(申)、膽(子)、胃(辰)足部三條陽經三合水(見下圖)。由於金水沉重而降屬陰;所以其經絡走下部走足。

手足三陰三陽在中醫經絡循環交濟之基本體現即為陰升陽降,這是本於易理之坤卦為地屬陰在下,乾掛為天屬陽在上,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乃成地天交泰之象,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陰升陽降象徵著地天交泰上下交濟的天人合一觀。試以雙腿站立雙手上舉,則可見足三陰從足至胸,手三陰從胸走手,呈現上升之勢;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呈現下降之勢。這就充分體現了陰升陽降的精神。由於木火清揚上升,所以上升之陰經五輸穴亦必從上升清揚的木火起;金水重濁沉降,所以下降之陽經五輸穴亦必從沉重而降的金水起。

又,陰主血,陽主氣,心肝(木火)主血,金水(肺腎)主氣,陰經從木火起井滎,陽經從金水起井滎,亦與生理合。

這樣的配置,陰經陽經的穴位不同而且相剋,據《難經六十四難》解釋意義大致是:陰與陽相對,剛與柔相

對,陽剛陰柔,金剛木柔,剛柔相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乙庚相合,陰陽相濟而不相犯,構成所謂「夫妻」關係。相剋而又相合,其餘四行,甲己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依此類推。這樣的配置,陰陽本身是自生,但彼此之間則相剋,雖為相剋,但又係相合,實際則剋中有生,這其中含有控制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