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方運用思路及方法(一)

〈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原合稱〈傷寒雜病論〉,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中醫典籍,其中之方劑被後世譽為“經方”,具有用藥精少,組方嚴謹,功效卓著等特點,至今仍廣泛的用於臨床。研究仲景對於方劑的運用法則,其目的不僅只是古方今用,而且對指導臨床使用後世時方,亦頗具意義。掌握〈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的辨證論治,熟悉其方藥組成及功用,是用好經方的前提。筆者應用及教授〈傷寒論〉及〈金匱要略〉近四十年,通過臨床實踐,深切體認,首應熟文曉義深思多用,更要不時驗證,經常總結。才能活機圓法,有效發揮。活用經方的思路及方法有很多,這裡先從抓主症、辨病機、明經絡三方面談談個人應用經方的主要思路、方法,以及臨床實踐的一些體會。

一、 抓主症

(一)辨一般主症

辨主症是方劑辨證的重要內容,因為主症是適應證中最主要的症狀,是指決定全局而佔主導地位的證候。當症狀紛雜呈現,無所適從時,要善於抓主症。因為只有主症,才能反應病證的本質,才具有特異性的診斷價值。所謂本質,就是指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病機,是可靠的臨床證據,是辨證的眼目;它又是相對穩定的證候的集合,與其相應之方有著特異性的聯繫。所以主證也是臨床辨識方證的標誌。只有抓住方證的主證'臨床才能掌握並靈活地應用該方。

〈傷寒論〉中哪些是主症?基本可以這樣認為:“〈傷寒論〉中各方所列舉的症狀,都是能反應疾病本質變化的症狀。”〈傷寒論〉中每個湯方都有各自的主症。首先是六經的提綱証皆有其相對的方劑,太陽病之主症為: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其對應湯方據原文有13條之桂枝湯的主證為:“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及"35條麻黃湯主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後世稱之為麻黃八證。少陽病主証為口苦咽乾目眩,其對應湯方98條“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稱為柴胡四證。餘如陽明經証之以煩渴、汗出、高熱,脈大為白虎湯主證;陽明腑証以不大便、腹滿痛、潮熱譫語為承氣湯主證:太陰以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為理中湯主證;少陰病以四逆、下利清穀、小便清長、脈微細為四逆湯主證;厥陰病以消渴、氣上撞心,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為烏梅丸主證等等。“六經方證的主證是辨證的關鍵,反應了疾病的基本規律,是最可靠的臨床依據。是湯方應用的主要依據。

(傷寒論〉全書112方各方證所列之症狀,可說都是主症。如大黃黃連瀉心湯的主證是“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患者如出現以上症群,就可辨為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它如脈結代、心動悸是炙甘草湯證之主證。脈浮、消渴、微熱、小便不利、小腹急迫等是五苓散證的主證等等。梔子鼓湯的主證是虛煩不眠,心中懊惱。

(二)、辨關鍵主症

每個方證皆有主證,在複雜的主症中要善於掌握屬眼目的關鍵主證,例如麻黃湯證以無汗惡風為眼目主證,葛根湯證以頭項強為眼目主證,柴胡湯證以胸脅苦滿為眼目主證,瀉心湯證以心下痞為眼目主證。

怎樣掌握屬關鍵的眼目主症呢?一是從患者複雜的多個症狀中抓住1-2個,最多不超過3個主要症狀,明確某一方證條文中所具備的主症,以主症為綱,結合兼症來找尋方證的對應關係:如桂枝湯證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4個症狀中那一個或兩個症狀為眼目主症?欲正確認識,可以從《傷寒論〉的文體規律來探討。〈傷寒論〉辨別主證,基本上可以找出兩大規律;其一為大多以“者”的形式表現。一般說來,在方證條文中“…者,…主之。"其“…者”之前的1~2個症狀往往是最具有鑑別意義的關鍵主證。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此條文中之“惡風"、“汗出”,就是關鍵主症。又如“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此條之“惡風無汗而喘”就是關鍵主症。其二是“而”字下的証狀尤為關鍵,例如:大青龍湯之“不汗出而煩躁者,”;又如小青龍湯之“乾嘔發熱而咳”,“咳而微喘";麻杏石甘湯之“汗出而喘”,五苓散之“汗出而渴”;小建中湯之“心中悸而煩”。這些“而”字後的症狀,都是關鍵的主症。

(三)、但見一症便是

《傷寒論》辨主症的另一種方法就是不強調主症齊全,有時候只要出此現一個主症,即可辨為是某某湯證。如原文96條說:“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證雖然有四大主症,但論中除第96條以外,其他條文中沒有一條是四症俱全的,第37條只有“胸滿脅痛”症,就用了小柴胡湯,所以張仲景說:“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這個原則不僅適用於柴胡證,也適合於桂枝證:不僅適用於傷寒,也適用於雜病。如原文第26條白虎加人參湯證以“大煩渴不解”為主證;l73條“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174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l75條“渴欲飲水無表證者”都可以用此方(白虎加人參湯)。又如大承氣湯在《傷寒論〉中應用的一共有十九條,但沒有一條是痞、滿、燥、實四症具備的,如第25條,“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只見“腹滿”一症就用大承氣湯。如此這般,許多證若必待諸症俱全始肯用方,無異於守株待兔,徒勞無功。

(四)、注意或然症狀

診治疾病首先要抓住主要症狀:例如真武湯證:"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渴主之(82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己,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316條)”。除了這些主證外,還要對次要症狀進行治療,例如真武湯原文之“其人或咳,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在脾腎陽虛的發展下,常會導致水氣四溢,如水邪上犯於肺則為咳,水溼浸胃腸則為下利、為嘔,這些症狀出現時有時也能成為主要症狀,決不可疏忽。傷寒論中有或然証者,還有小柴胡湯、小青龍湯、四逆散、真武湯、通脈四逆湯理中丸、枳實梔子豉湯等,

(五)、前後互參辯證

有的主症,散見數條,必須前後歸納,吳茱萸湯在陽明(246條:食穀欲吐,屬陽明也),少陰(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燥欲死者),厥陰(378條:乾嘔、吐誕沫、頭痛者)皆曾出現,綜合三條,可以看出吳茱萸湯能治上、中、下三焦虛寒上逆犯胃所致的病證。

還有些條文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都曾出現,〈傷寒論〉方在金匱重出者有三十七方之多,如桂枝湯、小青龍湯、苓桂朮甘湯、五苓散、小建中湯、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等,更要前後互參,如此可以對主症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才能抓住其要點,也才能更廣泛的應用,治療更多的病証。即以大柴胡湯為例來看: 103條說: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36條說:「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165條說:「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此三條是少陽波及陽明,係為外感而設。《金匱‧腹滿寒疝宿食篇》說: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此為膽熱乘胃,胃氣受乘則結實故按之心下滿痛,是為雜病而設。傷寒金匱兩者合參,互相補充,對大柴胡湯之証治就更為完整,大柴胡湯廣泛用於膽囊炎、膽石病、胰腺炎、胃食道反流病、膽汁反流性胃炎、糖尿病胃輕癱、高脂血症及一些急性上腹痛,效果極佳,可以說都是這些主証的發揮。

又如《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從而可治口緊難開之顳頷關節病變,及顏面神經麻痺。還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說:「假令病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臍下之水氣上逆,而見涎沫多、口水多,很多人用此治療有效。癲眩,包括水氣病的癲癇及梅尼爾氏証。也常用五苓散有效,合併傷寒論所載條文之主証,則五苓散可治因水氣不利之痞滿腹瀉癲癇眩暈水逆……等多種病証。
總之,在臨診中只要正確地抓住了主症,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湯方,必能獲得滿意的療效。下面談談怎樣在臨床上應用抓主証。

(六)、抓主症的運用方法

要靈活運用抓主證,首先就要熟背熟記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每一湯方的主證條文。只有熟記主證多記主證,臨床時才能立即將症狀與湯方搭線,及時做出反應與對應,開出對證的方子。所謂熟記湯頭臨證不愁,應用經方也是一樣的道理。余臨床多年,將抓主症的方法歸納為以下幾種方法:

1、從證:抓主症的方法首先是順從其主證思索,這就要以臨床所見或患者主訴為思考中心,收集有辨證意義的臨床資料,加以分析比較辨別,找出適合的方劑。例如患者主訴發熱,醫師即當詢問有無惡寒或惡風,是否有汗或無汗,以斷定為太陽中風或傷寒;若無之則進一步詢問有否惡熱口渴,以斷定是否陽明證,若仍為無則問其是否有寒熱往來之症狀,若有之則可斷定為少陽柴胡證,便可再進一步詢問其他兼證,然後決定逕用小柴胡湯或小柴胡加減方;又如病患主訴上腹部脹滿痞悶,首先要判斷是胃陽虛之朴薑夏參草湯症,或是從寒熱錯雜的瀉心湯症來思考,詢問其有否嘔惡、腸鳴、下利等症,是否合乎半夏甘草生薑等瀉心湯証。若症狀不合,再從少陽柴胡症考慮,詢問有無口苦胸協滿悶等症。若無之,則從水氣上衝考慮,進一步詢問有無頭暈、心悸、氣衝、胸悶、口渴等症,看看是否為苓桂劑中之那一方劑?這樣圍繞患者主訴的辨症程序,一般都能很準確快速的抓住主症,找到對應的方劑。

2、聯想:在治療疑難病證時,不被西醫病名所惑,揭力搜尋類同之〝證〞,找出對應方劑,便可異病同治,攻克疑難重症。例如曾治療中風後之半身不隨多例,病患惡寒厚衣,走路碎步時欲跌倒,據證處以真武湯,數劑即見病情好轉,守方續服,多能收得大效。此即余聯繫《傷寒論》條文推測〝振振欲擗地〞乃真武湯證之基點,以此方為思考點,推廣運用,果有奇效。曾治療幾例婦女乳汁自溢,點滴不斷多時,量少色清。白天常浸濕內衣,至夜則溢乳減少,並不影響睡眠。平日肢倦嗜睡,畏寒喜溫,月經不潮,舌質淡,邊有齒痕,脈沉緩。基於“遂漏不止”治用溫陽斂津以桂枝加附子湯加煆龍牡、生麥芽治之。數劑而乳漏大減,多能於短期內乳漏停止,精神漸復。月經來潮,諸症悉癒。也可將桂枝加附子證中的汗液〝遂漏不止〞聯想擴大,將本方用於其他因陽虛而體液漏泄不止者,像小便淋瀝,婦人帶下等等。

3.類比:類比就是援物比類,即是要舉一隅而多隅反,擴用經方。類比多屬形象思維,形象來自於視覺,從直觀有形的病理產物中,觸類旁通。遇到一種病症之後,可聯繫《傷寒論》中與之相似的病症,如果它們之間確有某種聯繫,即可運用相應的《傷寒論》方劑治療。如劉渡舟導師曾治一主訴周身皮膚如塗清涼油感覺的奇病,就匠心獨運地將其類比為〝微惡寒〞的外證,加之病人還有少陽病見證,於是用柴胡桂枝湯取效。再如燒傷之後的滲出物,與陽明病大汗出類似,且病機也有相同之處,故對治療棘手的燒傷後創面滲出不止,用白虎湯加減療效滿意。又如患眼病時的淚出;鼻過敏的流鼻水,皆可作為溢飲看待,“小青龍湯主之,苓桂朮甘湯亦主之”。因此可用用小青龍湯或苓桂朮甘湯治眼病赤痛多淚,也可用用小青龍湯或苓桂朮甘湯治鼻過敏。此外如「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麻杏甘石湯屬風邪化熱,熱鬱之證,因此可用於治療眼病眼赤腫痛、無淚水,眼眵稠黏稠厚色老黃,鼻涕稠黏黃綠如膿,痰液色黃綠稠黏量少等有風邪化熱,熱鬱之脈證者。

而前述之將桂枝加附子證中的汗液〝遂漏不止〞聯想至其他體液因陽虛而漏泄不止者,也可以說是一種類比擴大。

4延意:延意即是衍意,就是要衍出其未明言的其他含意,讀書要讀於有字處,更要看到無字處。例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療“喘家作桂枝湯證”,雖未言咳嗽,但喘症較咳嗽為重,既然能治重症,當然也包括治輕症之咳嗽,對於慢性支氣管炎病患罹外感亦可用之,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中之桂枝可平下焦氣;厚朴善理中焦氣;杏仁善於降肺氣,可說三焦氣皆能理之。又如四逆湯從表面上看是治療少陰陽虛之四逆之主方,但應看到其中之附子以溫腎陽為主;乾薑則為溫脾陽之主藥;炙草則為補心陽(見桂枝甘草湯便知),實則四逆湯心脾腎三焦之陽皆補,才能有如此大之效果。

5引申:不論病種及主訴症狀如何,只要患者出現有《傷寒論》的原文中能反映疾病本質的證候,雖然有一些旁枝症狀。即可運用《傷寒論》方劑抓主症來擴用治療。例如對於有胸肋苦滿証的禿頭,小柴胡湯可用來生髮;對有心動悸証的甲亢病,處以炙甘草湯可用來消甲狀腺腫;對於有虛煩不得眠,心中懊儂的肛門搔癢,梔子甘草豉湯可以除癢;對有肩背牽強的重症肌無力,葛根湯可用來提高肌力等等。

嘗用生姜瀉心湯治癒有心下痞滿,下利噯氣的失眠病人;用黃連阿膠湯治癒有〝心中煩,不得臥〞的下肢冷而陽萎患者等,都是抓主症而擴用《傷寒論》方劑的典型例子。劉渡舟老師每遇肝膽疾患、糖尿病、結腸炎、心臟病患者,只抓胸脘脅肋或脹或痛、口渴、便溏三個主症,即投柴胡桂枝乾薑湯加減。程序簡捷、處方迅速、療效頗佳。這三個主症,〝胸肋滿微結〞、〝渴〞,見於仲景原文,便溏未見於原書,此係據藥測症而推導出來的。可見所抓的主症,也未必皆出自典籍原文。

(七)、經方抓主症的運用舉例

1.曾治幾例婦人,陰道出血多日,醫院診所治療無效。據膠艾湯原文「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處膠艾湯一劑血出大減,數劑而血止全癒,就是抓住其主證「婦人有漏下者,......」。

2.曾治一婦人,精神恍惚,悲喜無常,常整夜難以入睡,容易驚醒,經常胃部脹滿,喜噫食臭,胃脘嘈雜,腹中嗚響,從其證狀分析,前半部係金匱狐惑之甘草瀉心湯證,後半部則係《傷寒論》甘草瀉心湯,處以甘草瀉心湯,年餘之病,僅五劑即霍然而癒。

3.曾治多名大學新生女生,因參加大學聯考至為用功及壓力緊張,數月或半年月經不來,精神恍惚,頭痛煩躁,便秘腰痛。皆採用桃核承氣湯數劑即癒。桃核承氣湯是治療太陽病〝蓄血如狂〞的主方。投以桃核承氣湯而得速癒,救是抓住〝如狂〞這一主症,推導出閉經的病機與桃核承氣湯證切合。

4.也可據多個主證,多方合用,這裡舉一例說明。幾年前,某地工廠火災,現場數十人吸入有毒煙霧,導致呼吸道、消化道粘膜水腫,症見胸脘疼痛,喘憋胸悶,發熱嘔吐,重者昏迷。西藥無特效解毒藥,對症處理療效不顯。適逢導師劉渡舟教授在當地講學,遂受邀會診。此類中毒,中醫書籍未載,斷為何病?辨為何證?頗費神思。但見劉老師診看數十人症狀相類,不加思索隨口即云〝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遂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方,大劑大鍋,每個病患服上一碗,昏迷者由鼻飼灌入,日服4次,當天即有嘔止熱退者,不消2~3天,大多康復。此即通常所說的〝有是症,用是方〞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