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兼論十四經穴)與脾胃論治 (一)論理篇

在在《董氏奇穴與東垣針灸》一文中我曾提及董氏奇穴與東垣針法的承緒關係,曾經提到其中的脾胃思想對董氏奇穴影響尤大。董氏奇穴重視脾胃,不論是穴位或治療,皆與脾胃有密切的關係,這裡就來談談脾胃論治與董氏奇穴。

一、董氏奇穴穴位與脾胃論治

()、經絡及穴位

董氏奇穴重視脾胃,其所用穴位在足部以脾胃經最多,小腿部位(即七七部位)總計28穴中,屬胃經者有1.四花穴群,即四花上、中、下、裡、外、副、腑腸等七穴,這些穴群多在胃經上(少數一兩穴位在脾經),與上巨虛、下巨虛、足三里皆有交集。2.屬脾經者有下三皇、腎關、四肢等五穴,其中之天皇副穴與氣海關元之作用相類近,3.與胃經有關者有一二三重、側三里側下三里、足千金足五金等七穴(界於少陽陽明之間,能治胃經相關病亦多能治風痰為患之病),上唇下唇(界於脾胃經中間)。一共有21穴與脾胃有關,可說佔了腿部的四分之三。
       大腿部位(即八八部位)穴位總計32穴,其中治臟病之穴位,如通天、山、關、腎、胃、背,及駟馬上中下、姊妹一二三、感冒一二、金前上下、上九里、解穴、內通天、山、關、失音穴共22穴,或緊鄰脾胃經或為脾胃經所夾,與脾胃經有關,占了大腿穴位將近四分之三。董師對於李東垣之脾胃學說有深刻的研究,臨床治療對於調理脾胃有很多發明,認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調導致正常,則許多病便能治癒。例如其治療心、肺兩經之病多從胃經著手,常用治肺之駟馬上中下穴,及治心之通關通山通天穴位置均與胃經有交迭關係。其治腎經病之通腎通胃通背等則在脾經等。

脾胃經絡雖不上到手上,但董氏奇穴治療脾胃或與脾胃有關的穴位也不少,首先是手足同名經相通,手太陰肺與足太陰脾同名經相通,因此以肺經穴位治療脾病,其次是大腸與胃手足陽明經相通,大腸經能治療胃病,再次是心包經與胃經臟腑別通,因此心包經治療脾胃病的穴位也不少。董氏奇穴在手上這幾個手指(或說這幾條經絡)的穴位亦有近四分之三與脾胃有關。略舉數穴便可理解,例如:土水穴治胃炎、久年胃病,此係肺經與胃經有關:蓋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脾主四肢,五虎能治四肢病,脾主涎,止涎穴能治多涎。胃與包絡通,脾腫穴治脾腫大、脾炎。脾硬化…等等。

其他部位穴位治療脾胃病之穴位還多,例如足部脾經的火連、火菊有厚土斂火之功能治陰火等。在在充分表達了董師的脾胃思想及臨床較之李東垣更為豐富。

()、五體五行與穴位

根據體應關係,董氏奇穴還有不少穴位也能治脾胃病,體應針法係根據內經「刺五體法」而來,就是「以肉治肉」可治肌肉之病,包括肌無力、肌萎縮、肌震顫等,「以肉治脾」可治濕症治白帶瀉泄等,如肩膀附近的雲白、李白、肩中…,手肘附近的火府海、大腿的駟馬、小腿的四花外、腎關等穴都是健脾理胃去濕常用穴。又根據「以肉生皮」補土生金,針刺肉多的部位亦能補氣生金,治療肺病及皮膚病。又「子令母實」,治療心臟病也多用脾胃經穴位,如大腿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及腿上之四花穴群及下三皇穴等。

根據五行屬性,在一些屬土的穴位針刺,或在緊鄰五輸穴屬土的穴位上針刺,也就是陽經的合穴陰經的原穴針刺,也有補土及調理脾胃的作用。董氏奇穴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發揮應用。

二、董氏奇穴與脾胃經絡證治

脾胃經絡由於經絡的循行及特性,與脾胃之生理病理關係最為密切。董氏奇穴名之為正經奇穴,其治療脾胃亦多藉由脾胃經絡。以下就來看看脾胃經絡與脾胃論治的關係及應用。這裡將脾經及胃經分別論述,在探討奇穴的運用同時,一併論述十四經穴在這方面的應用,可以做為比較,也可協同配合加強治療作用與臨床效果。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可治之證甚多。例如降升火,常用於本經瀉火,胃經多氣多血常用於調理氣血,脾胃為生痰之源,常用於化痰,對生殖器亦有效…。

足陽明胃經是由頭部到趾端的經絡。有四十五穴之多。胃經與脾經相表裏;胃與大腸皆屬陽明,手足陽明經相通於大腸,故本經最常用於治脾胃及腸胃病。又手太陽小腸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的下合穴--下巨虛與上巨虛,皆位於足陽明胃經。故足陽明經與胃、脾、小腸、大腸乃至整個消化系統都有密切關係。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針刺梁丘穴,可使胃機能正常化。胃劇痛時取郄穴梁丘甚效,針奇穴門金(調和木土)亦效,加針足三里更佳。治療胃出血,可於董氏奇穴胃毛七穴點刺(此即包括j胃經之不容承滿)。腹痛也可取梁丘、門金(或陷谷)、上巨虛、四花上(或足三里)。一般常用腹部各穴,但取足部各穴尤佳。

腹瀉針門金(陷谷亦效)甚效,其次為梁丘、上巨虛。痢疾針門金(陷谷)、天樞、四花上(足三里)。便秘取上巨虛、天樞、四花上(足三里)。食滯針四花上(足三里)、天樞、門金(陷谷)。天樞在胃經上卻是大腸經的募穴,對一切胃腸病均有效,尤其是治療腸病的主穴。

脾胃為後天之本,胃經和脾經都是有關於消化器系的。本經穴位常用於調補虛證。身體營養缺乏時,可取胃經經穴醫治。尤其是呼吸器系的疾病,可以應用本經經穴。補益強壯最常用足三里(四花上)。足三里為土經土穴,土性最強。董師用火腑海穴取大腸經上肉多之處意同。

胃經穴除治療消化器系疾病外,對生殖器亦有效。對婦人骨盆腔內的炎症,如子宮周圍炎等,在應用上均有效。對婦科一些疾病下列配穴亦極實用,如月經不調可取天樞、門金 (內庭亦有效)。痛經取內庭、門金皆甚效加天樞更佳。白帶可取 門金(內庭亦有效)、四花上(足三里)。因為胃經通過乳頭,對於乳腺炎亦效可取梁丘、門金。

補土生金能治呼吸器疾患;常用奇穴駟馬或胃經之門金(陷谷)治鼻炎,就有補土生金之意。掌上之土水穴能治胃病,位於肺經,則是此一原理的反面應用。亦或「子能令母實」之用。

又脾胃為生痰之源,胃經穴位亦常用於化痰。理氣化痰最常取四花外(豐隆)、四花上(足三里)。平降血壓針四花外(豐隆)、人迎、內庭(門金)。痰飲所致眩暈可針四花外(豐隆)、解溪、四花上(足三里)。因四花外(豐隆)為痰會,在此穴刺血可痰瘀並治,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又陽明經多氣多血,常用於調理氣血(治療皮膚亦極效,駟馬位於胃經其治皮膚即含調理氣血之用),解穴善於調理氣血治療氣血錯亂及解暈針。天樞(為大腸募穴)治月經遲緩亦係調理氣血之功,配合承漿穴治閉經甚佳,蓋承漿任脈之起始穴,又有胃及大腸經經過。陽明經氣血皆多,故多實證。常用於瀉本經火證,尤其是胃火上炎之頭面、神經症狀最為常用。牙痛:針內庭、厲兌、四花上(足三里),董師亦常於胃經解溪至門金之腳背上點刺治牙痛甚效。此外一些頭面病亦多取胃經穴位,所謂「陽明主頭面」,前頭疼痛針門金、內庭。偏頭(太陽穴附近)痛針陷谷甚效,門金更效。口眼歪斜針上巨虛、四花上(足三里)甚效。眼肌無力眼肌下垂針門金穴(配火菊更佳)

除治上述各症外,可降升火,及應用於暈針(如解穴、四花上)。又中風之足部麻痺症,多係來自外側,故可與膽經經穴並用,或針三重穴,此為少陽陽明並治,也可說是風談並治。

發狂多認為係由於陽明有熱所致,患精神病的人,胃口食量大都異常亢進,此時調整胃經瀉其實證,便能減輕其狂性。一般取四花外(豐隆)、厲兌有效。反之對神經衰弱病患,則補胃經之虛,使身體營養和精神機能提高,就易治癒。神經衰弱可針厲兌、四花上(足三里)、四花外 (豐隆),包括噩夢連連。

陽明胃經屬土,針之尚能通絡除濕,如治療肩臂不舉常取條口、上巨虛。肩背疼痛針髀關甚效。

()、足太陰脾經

脾胃表裡,脾主運化,主治胃腸消化器系統疾病;補土生金能治呼吸器疾患;脾統血,善治血液病;脾主濕,治療濕證如瀉泄白帶身體酸重等;還能治生殖器系統的疾患,婦人病等。

足大陰脾經,起於大趾之隱白穴,上行足腿之陰前側,行於下腹,經任脈之中極、關元,從此循脾與胃,上側脅,至咽舌。除與消化器及下腹部之生殖器及胸部有關之外,其支脈別注於心中而與精神作用亦有關。

脾胃表裡,脾經和胃經是主治胃腸消化器系統疾病有效的經絡。本經常用於調理脾胃及治療消化不良。脾經之盛衰關系著消化吸收力之盛衰。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針刺公孫(火散)穴〈該經絡穴〉後可出現蠕動减弱。

治療腹痛常取火菊(公孫)、火連(太白),若針刺火菊(公孫)後小復仍痛,多為器質性疾病。治腹瀉常用天皇(陰陵泉)、人皇 (三陰交)、太白。治便秘可取太白、商丘。針刺人皇(三陰交)穴治療便秘有效率達八成。治嘔吐可針海豹。治消化不良海豹、火菊(公孫)、人皇 (三陰交)皆有效。

細菌性痢疾常於人皇, 地皇(或地機,脾經郄穴〉、天皇 (陰陵泉,該經合穴〉等穴附近可觸到過敏點,針此過敏點治療急性菌痢多例,全部迅速治愈。

脾統血,常用脾經穴位治療貧血、出血、崩漏之證。脾胃吸收養分以形成血液,因此血液病與脾之消化吸收甚為相關。曾以四花上(足三里)、人皇(三陰交)、血海、膈俞等穴,治療過過敏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又以四花上(足三里)、下三皇、治療心脾兩虛、貧血、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不足及多血症等。

婦科疾病,多由脾虛所致,三陰交、血海皆為血病要穴,子宮出血、月經異常等,凡與血有關之病均用此穴。產病之逆產、橫產、難產、分娩異常時,自古即以針三陰交為主,常可獲得良效。針刺三陰交穴稍後三至五分治療宮頸糜爛有效率達九成以上。治療産後宮縮痛多例,一次而止痛者占七成以上。地機、血海(針右側)以埋針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亦收到滿意療效,可見足太陰脾經和婦産科疾病尤其子宮病的關係非常密切。又治療崩漏最常取隱白,其次為地機、三陰交,使血歸於脾,以上三陰交可治之病,人皇穴皆能治療,配腎關穴應用療效更佳。

脾經穴位也能治生殖器系統的疾患,趾端附近的穴位如隱白大都等,及三陰交至血海之間的經穴,都有一定療效。董氏奇穴下三皇即是治療生殖器系統疾患的特效穴。

又脾主運化,身體沉重、無力可針本經,脾為後天之本,身體衰弱機能不足亦可針本經穴位。身體沉重取火連(太白)、大包。四肢無力針火連(太白)、大包。眼肌無力針火菊(公孫)、陰陵。治療四肢痛之四肢穴即在人皇下一寸。

脾主濕,脾屬土,土能制水,常用本經穴位治水腫及痰濕、寒濕之病。健脾制水治療水腫常取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遺尿可針地機、人皇(三陰交)、天皇(陰陵泉)。腎關治療多尿遺尿療效甚佳。小便不利針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加足三里更效)。健脾除濕治療痰濕頭痛,火菊(公孫)、天皇(陰陵泉)、人皇(三陰交)、地機皆有效。寒濕腰痛可針海豹(或大都)、火菊(公孫)、地機。瘀血腰痛則可取海豹(或大都)、火菊(公孫)、地機、血海。上述陰陵泉、三陰交、地機並用之治療皆可以下三皇(上)代之效更佳。

治療呼吸器疾患需要加強身體營養時,也必須調整脾經和胃經。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常針四花上腎關等穴。身體倦怠、神經衰弱和脾經也有很深的關係已如前述。此外所謂脾腎兩虛,也是較常見的虛勞疾病。如呼吸系疾患、泌尿系病、婦人病等,多係因脾腎兩虛所致。可取下三皇穴治療。糖尿一般為脾腎兩虛之病,針刺三陰交穴 2~4 小時,血糖明顯下降者占九成以上。治療糖尿以下三皇共用效更佳,治療多例糖尿療效甚佳。以下三皇治療腎功能衰竭療效亦佳。

治黃疸隱白刺血有特效。脾與小腸通,小腸經之腕骨及奇穴肝門治療黃疸亦有效。小兒疳證與脾經關係密切,可取腹部或足部脾經的要穴。針(或灸)隱白或商丘有效。

下三皇能調理脾胃陰症;四花穴群能調理脾胃陽症,下三皇還能調及肝腎,而木斗木留能治肝病,也在胃經上(支脈通過)。脾經還有許多穴位例如陰陵泉能脾腎雙治,奇穴之天皇與陰陵泉穴位置相同能土金水皆治,又《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疾高而外者取之陰之陵泉,則內在之高位病變都能治之。又如公菊(火連)穴為脾經之絡穴,又係八脈交會穴,能治之病更多。與火連共用還可降陰火厚土滅火。

.調脾胃以奇穴治五臟九竅四肢病
(文長待續,近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