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總131)、什麼是有穴無方?如何改善?

答:很多人在學習方劑時都知道有藥無方及有方無藥,同樣的,針灸方面也有有穴無方及有方無穴。所謂有方無藥,就是用成方而不知變化加減;所謂有藥無方則是不會組方雜湊藥物。有些人針灸也是如此。東扎一針西扎一針亂槍打鳥毫無章法,這也是有穴無方。開方要懂配方組方,針灸也要懂穴位配伍。例如有人治療坐骨神經痛,靈骨、大白、九里、心門、手五金、手千金、鼻翼一起上馬,甚至連十四經的穴位也加上去,這就是標準的有穴無方,怎麼可能求得好的效果。扎針要如同處方一樣,所謂「心中有湯頭,臨證不用愁」在用針選穴之前必須有一定的成方作基礎。

第一、是熟背一些特定穴的應用法則,例如五輸穴的基本應用,可將《靈樞經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所說:「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俞,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及《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所說:「滎俞治外經,合治內府。」及《難經六十八難》所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等背起來,應用時即可熟能生巧得心應手。凡遇到疼痛即可先選本經之俞穴,因為俞主疼痛。遇到氣逆之病即可取本經之合穴,例如咳嗽為肺之氣逆,可先取肺經合穴尺澤;遇到呃逆為脾之氣逆,即可取脾經合穴陰陵泉,或心包經穴間使,蓋「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穴,心包與胃通也。

第二、選三五個或更多古歌訣背熟,例如《百証賦》《肘後歌》《標幽賦》《席弘賦》《通玄指要賦》《雜病穴法歌》《勝玉歌》都是膾炙人口極為實用的歌訣,這些歌訣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也常勸學生熟讀活用這些歌訣。古歌訣就是一種成方,例如: 《席弘賦》《雜病穴法歌》都說列缺配太淵可治氣刺兩乳及偏正頭痛,用列缺配太淵確如其言;又如《百証賦》說:「喉痛兮,液門魚際去療」,幾十年來我用液門配魚際治療喉痛確實有立竿見影之效;再如《雜病穴法歌》說:「小便不通陰陵泉,三里瀉下溲如注。」我臨床治療小便不通常先針足三里,然後針陰陵泉,小便可立刻通暢。這樣的例子真是不勝枚舉。這些成方配穴都很精簡,都只用一兩個穴而已。

有成方在胸,臨床時捻手即來,既方便又有實效,而且用穴精簡,不至於有穴無方。至於董氏奇穴的配穴在本答問總三十六題曾經談過,這裡簡單舉個例子,董老師治療頭痛有個成方就是側三里配腎關,臨床效果很好,之後我將其發展為三叉一配大白左右交刺僅兩針治療多種頭痛,用針更簡,療效亦佳。這是由於大白能治前頭痛及頭面病,透過大腸與肝通(本穴屬木亦通肝)治各種頭痛效果皆好,穴性屬木主風對外感病亦佳,貼骨與腎相應,亦治久病;三叉一穴位在三焦經能治側面頭痛及少陽之病,又「滎俞治外經」也是外感病要穴,本穴貼筋著骨進針,入於俞穴肉多之處,一穴多透,功用及主治皆多,脾肝腎皆能治。不論內傷外感之頭痛皆效,外感頭痛尤佳。此兩穴合用較之取足部之側三里側下三里及腎關更為簡便,效果亦佳。這其中就借用了五輸穴的應用法則,也配合了五體體應的應用法則,有合理的理論指導,在經過臨床的應證後,也就形成了一組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