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總114)、為什麼說經絡的循行次序係根據易經後天八卦而來?

答:後天八卦係周文王所衍生,表示為流行者也。後天八卦之卦位如下:上為離,下為坎,左上為巽,左為震,左下為艮,右上為坤,右為兌,右下為乾。因任督二脈不參與十二經之循環,將任督兩脈除外。試將臟腑依其五行屬性排列於後天卦中:


水(坎),火(離)各一卦,將屬水之腎及膀胱定位在坎,將屬火之心及小腸定位在離。金、木之卦各二,由於肝膽屬木,所以定位在震巽,肺大腸屬金,所以定位在兌乾,但肝屬陰木,膽屬陽木,根據後天八卦之宮位數(即洛書之數,見圖),


而將腎及膀胱水定在坎位;震巽皆為木,陽木膽定位在3的震位,陰木肝定位在4的巽位。同理將陰金肺定位在陰數6的乾位,陽金大腸定位在陽數7位的兌,土雖然有兩卦,但若將脾胃分置於艮坤兩卦,則心包及三焦將無位置可安。根據九星流年學說,若逢5數則將陽寄於2,陰寄於8,其它金、水、木、火則無寄位之說。脾胃經絡在足在下屬陰,因此寄於8,餘下之2位則將心包及三焦寄於此,即坤位,坤為火中土,心包及三焦含相火,安於坤位,亦合乎其五行屬性。

如此按1至9的數字排列順序,就形成1膀胱、腎→2心包、三焦→3膽→4肝→6肺→7大腸→8胃、脾→9心、小腸的循行次序。現在一般以寅時從肺經起,其次序即: 6肺→7大腸→8胃、脾→9心、小腸→1膀胱、腎→2心包、三焦→3膽→4肝。

四(總113)、為什麼說經絡的三個小循環係根據易經先天八卦而來?

答:先天八卦据謂為伏羲氏發明,《系詞》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先天八卦之由來,圖示如下:(圖一)

從左圖來看,乾兌离震四卦接從陽儀所出,屬陽。巽坎艮坤四卦

皆從陰儀所出,屬陰。再將此圖按《說卦》所言:「天地(乾坤)定位,山澤(艮兌)通氣,雷風相薄(震巽)水火(坎離)不相射之容展開」則如下圖(圖二)。

     

這樣的左邊之三卦,兌離震為陽儀,右邊之巽坎艮卦為陰儀,所以有左為陽右為陰之說。

將臟腑與先天八卦對應並配置於先天八卦中,由於乾為老陽,為陽之極,故統諸陽之督脈。坤為老陰,為陰之極,故統諸陰之主任脈。其餘臟腑根據其屬性配於各卦之內。兌卦屬金,肺大腸,亦屬金,故配置於兌卦;離卦為火,心及小腸亦屬火,故配置於離卦;巽卦屬木,主風,肝膽亦屬木,故配置於巽卦;坎卦屬水,腎與膀胱亦屬水,故配置於坎卦;艮屬土,脾胃亦屬土,故配置於艮卦。多餘之心包與三焦則配置於震卦中,蓋震為龍雷之火,心包三焦相火。

這樣的左邊之三卦,兌離震為陽儀,全主手之經絡,右邊之巽坎艮卦為陰儀,全主足之經絡,而且如此則合於《說卦》之「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實應係相射),及乾☰,坤☷相對,稱為「天地定位」。艮☶,兌☱相對,稱為「山澤通氣」,坎☵,離☲相對,稱為「水火不相射」。震☳,巽☴相對,稱為「雷風相薄」。各卦之間,因其互相對待,斯能化育萬物,故曰:「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木中土〉
巳辰
☴巽(木)

☲離(火)
心、小腸
火中土〉
未申
☷坤(土)
心包、三焦

☳震(木)

☱兌(金)
大腸
☶艮(土)
胃、脾
寅丑
〈水中土〉
☵坎(水)
膀胱、腎
☰乾(金)

戌亥
〈金中土〉
☱兌(金)
肺、大腸
☰乾(金)
☴巽(木)
膽、肝
☲離(水)
心、小腸
☵坎(水)
膀胱、腎
☳震(木)
心包、三焦
☷坤(土)
☶艮(土)
胃、脾

 除上所述,又含有數之意義,乾之畫三,坤之畫六,一奇一偶,合之為九,兌艮互為錯卦,兌之畫四,艮之畫五,一偶一奇,合之為九。離坎互為錯卦,坎之畫五,離之畫四,一奇一偶,合之為九。震巽互為錯卦,巽之畫四,震之畫五,一偶一奇,合之為九,先天八卦之排列,於兩兩對待中,更有奇偶之變化,相與而行焉,這就形成了一種對應平衡。

也就是說兌艮之肺、大腸與胃、脾為一組相對應;離坎之心、小腸膀胱、腎為一組相對應;震巽之心包、三焦與膽、肝為一組相對應。這就形成了太陰陽明(肺大腸與胃脾);少陰太陽(心小腸膀胱腎);厥陰少陽(心包三焦與膽肝)的三組小循環。

三(總112)、有說左為陽右為陰,有說右為陽左為陰,何者為是?男左女右及陰升陽降的意義及應用如何?

答:左右陰陽牽涉到體用,牽涉到繆刺,也與預後有關。更牽涉到左右升降及針序與療效。

(一)關於左為陰右為陽:從脈診在寸口的分布來看,左寸口三部,分配心肝腎;右寸口三部分配肺脾命,一般認為心肝腎主血主陰,肺脾命主氣主陽。因而有左陰右陽之說。這樣的分配位置雖說與五行生剋有關,但歷代醫家見解不同,主要是從其「用」來看的。
        由於經脈與絡脈存在著左右交叉的聯繫,根據左右交叉的原理,所以當發病後,也有左右相互移易轉移的,這與現代醫學大腦脊髓交叉支配肢體的學說相符合。應用於臨床,則在其交叉對應的經絡或臟腑針刺之,即所謂的繆刺。如肺心病,可取左側之列缺穴(肺脈在右)及右側之內關穴(心脈在左),如此雖說右為陽左為陰,似乎仍然是採取左氣右血的治療方法。也就是左陽右陰。

 (二) 關於左為陽右為陰:

《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說:「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耳目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強也。…故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這是人體與天地的天人相應,明確的指出了「右為陰左為陽」 。同樣的話也在《素問‧五常政大論》出現過。這個由來與先後天八卦有關:

先天八卦据謂為伏羲氏發明,《系詞》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先天八卦之由來,乾兌离震四卦皆從陽儀所出,屬陽。巽坎艮坤四卦皆從陰儀所出,屬陰。先天八卦圖按《說卦》所言:「天地(乾坤)定位,山澤(艮兌)通氣,雷風相薄(震巽)水火(坎離)不相射之容展開」則左邊之三卦,兌離震為陽儀,右邊之巽坎艮卦為陰儀,所以有左為陽右為陰之說。

而所謂「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耳目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則顯然是根據後天八卦之方位而來,左為東,右為西。西北即右上,東南即左下。因此左為陽右為陰應是綜合以「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而來。

現代醫學指出左手活動是右大腦半球的功能作用,右手活動是左大腦半球的功能作用,左半球為優勢半球,右腦重要於左腦,人體不對稱影響病變的輕重,因此臨床驗證:腦中風病患,右半不隨的患者要較左邊患者難治。

因為男以陽為主,女以陰為主,所以有男左女右之說。由於陰升陽降,治療時善加利用就能使療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