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121)、您提到多項身軀及手腳對應,請問在這些對應中怎樣選擇應用?

:這是在濟南講課時一位學員提出的。以這個問題問老美白人學員,他們的回答是:「根據董老師書中的應用來應用,」這種答法雖然簡單一點,但還算適中切用。

凡是接觸及用過董氏奇穴一段時間,就能清楚的理解對應之應用,下面就以董氏奇穴書中的應用來說明。

對應源自於太極,一物一太極,手足亦各有一太極,即各以肘膝為太極〈肘為手臂之太極,膝為大小腿之太極〉,對應於肚臍,因而有順對及逆對,又有正象及倒象之分。

身軀對應可分四項(見下表):

對應部位 胸脘(背) 下腹(腰) 陰部
手軀順對 上臂 下臂
手軀逆對 下臂 上臂
足軀順對 大腿 小腿
足軀逆對 小腿 大腿


 

例如:將上肢自然下垂與軀幹呈順向並列對置,可稱為手軀順對,則有如下對應:即肩與頭,上臂與胸〈或背〉脘,肘與臍〈腰〉,下臂與下腹〈腰骶〉,手與陰部對應。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陰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療。董景昌老師以手指之大間等五穴治疝氣:以婦科穴及還巢穴治療婦科病,即與此一對應有關。

將上肢與軀幹呈逆向並列,可稱為手軀逆對,可有下列對應關係:即手〈腕〉與頭〈頸〉(以大白治療頭痛,叉三治療五官病;腕順一治療顏面病;及目前流行之手針以手指治頭病都與此一原理有關。),下臂與胸〈背〉脘〈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治,如用內關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悶等〉,肘與臍腰上臂與下腹〈或下腰〉(下腹有病可取上臂穴位施治),肩與陰部〈董師以肩部之天宗、雲白等穴治婦科陰道病〉對應

將下肢與軀幹順向並列對置,可稱為足軀順對,則有如下對應:即髖與頭(老師常用承扶秩邊治療瘰癧特效,即取其穴位位於髖與大腿之間,相當於頸部)大腿與胸〈背〉脘(如胸背有病可針大腿,大腿部位之駟馬治肺、感冒穴治療感冒;通關通山通胃治心),膝與臍〈腰〉,小腿與下腹〈腰骶〉(常用下三皇治療婦科泌尿及生殖系統病;門金治經痛,以及復溜治腰骶痛,三陰交至下腹病……等,),足與陰部(例如用大敦、隱白治療崩漏;用大敦治療陽痿以及疝氣)。其運用皆與此一原理相合。

將下肢與軀幹呈逆向排列,可稱為足軀逆對,可有下列對應關係:即足與頭(個人常以臨泣治偏頭痛、陷谷治陽明頭痛、束骨治後頭痛,)、(如此則踝與頸項對應,董師亦以正筋、正宗治頸項不適,)、小腿與胸〈背〉脘(如胸脘有病可針小腿,腎關治療胸背痛)、膝與臍〈腰〉大腿與下腹〈腰骶〉髖與頭。其他之下腹有病針大腿,胸脘有病針小腿,反之胸脘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都與此一對應法有關。

上述對應之手軀逆對及足軀逆對,手指及足趾尖可對應於頭頂,因此等同於百會、神庭等穴,是以井穴能治神志病變,急救能治中風急症,如厲兌、隱白常用於治療夢魘不寧,大敦、少商共用合稱鬼哭穴,治療痴癲之症。腕踝相當於頸部,除前述正筋治頸強外,亦常用腕踝穴位治頸項病,如列缺治頸項強痛。

  這種關係在手與足間也可對應互用,手腳對應可分手足順對和手足逆對:

將上肢與下肢呈順向並列即手足順對:以肘對應膝為中心對應,可有下列對應:即肩對髖〈例:如髖有病可取肩部穴位;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髖部穴位施治,董氏奇穴之肩中穴能治療髖部病〉;上臂對大腿、肘對膝(膝部有病常取曲池或尺澤﹝見肘後歌﹞施治,董氏奇穴心門治療膝痛甚效;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例如側三里側下三里治療肘痛皆極好)、下臂對小腿、手對腳(個人常以五虎穴治療腳痛;小節穴治腳踝痛皆甚效,即係此一對應之運用)。

將上肢與下肢呈逆向排列即手足逆對:可有如下對應:即肩與足、上臂與小腿、肘與膝下臂與大腿(個人亦常取支溝、外關治大腿痛痠,)、手與髖(董師常取手上靈骨、腕順等穴治療坐骨神經痛,)。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療,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位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均係此一原理之應用。

將上述對應圖,以手與腳逆對則成逆對圖,以手與腳順對則成順對圖。手足順對、逆對最常用者為「手足順對」,此種方法之原理係基於易經之先天八卦之對應關係而來。詳見楊維傑著「董氏奇穴講座—治療學」第一章後「談開闔樞原理與臟腑別通」之先天八卦內容。

由於肺、大腸與脾胃對應,因此常互為應用,但應用尤多者為「同名經應用」,即手太陰肺與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與足陽明胃,手少陰心與足少陰腎互用,手太陽小腸與足太陽膀胱互用,手厥陰心包與足厥陰肝互用,手少陽三焦與足少陽膽互用。手足同名經相通之應用有幾種方法:(一)、手足同名經互相對治(交用):(二)、手足同名經能互相配治(合用): (三)、手足同名經能互相配治(並用): (四)、手足同名經能互相取代治療(代用): 其原理及用法在本答問之第七十六題中已有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重複。若能先把這些原理與應用搞通用熟,自然就可熟能生巧,並加以發揮,擴大至其他應用。